那是一個盛夏,我第一次造訪白水澗。那段時間,心境仿佛經歷了某種升華,變得格外“細致”和“風雅”。在這樣的心境下,我竟然開始迷戀上了茶道,而茶道又離不開“水道”,于是我萌生了一個念頭——尋一方好水。正巧有朋友提議去白水澗,據說那里泉水甘美,有“天下泉之源頭”的美譽。作為一個剛入門的茶道愛好者,怎么能錯過這樣的機緣呢?
踏入白水澗景區的那一刻,眼前盡是江南的美景:小橋流水人家,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畫卷之中。白水澗的泉水在這里初次邂逅人世,清澈的水流穿村繞戶,如同一雙明亮的眼睛,流連在村莊的每個角落,裊裊地向遠方延伸。
離開村莊,進入澗谷,清風拂面,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,令人神清氣爽。隨著步伐的前行,我的胸中似乎也逐漸充盈了一股清新之氣。
初見澗床時,視野開闊,澗水緩緩流淌,仿佛在低聲吟唱江南的小調。繼續沿著山路前行,突然間,澗谷變得狹窄起來,水流也隨之變得湍急。抬頭望去,右側的山頂上,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高空飛瀉而下,水珠四濺,仿佛在演奏一曲《高山流水》的千古名曲。傳說中,伯牙遇到了鐘子期,才得以在琴聲中找到知音,而鐘子期逝去后,伯牙也摔琴斷弦,音絕琴毀。然而,這座深藏千年的白水澗,能夠被獨具慧眼的開發者發現并加以保護,無疑是她的知音。
再往前走,澗水蜿蜒在竹林的懷抱中,猶如一條翠綠的綢帶在綠色的海洋中游走。竹林掩映間,兩個清澈見底的綠潭映入眼簾,水面泛起的漣漪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古老的故事。這就是傳說中的“龍潭”,或許,這潭水正是龍女的眼眸,溫柔而深邃。她含情脈脈的目光吸引著我,我忍不住靠近,捧起一捧清泉,入口的那一瞬間,甘甜、清冽、純凈,仿佛所有的雜念都被滌蕩一空,這種感覺從未有過。
我不禁好奇,白水澗的源頭究竟在何處?正當此時,竹林間的一位村夫告訴我:“白水澗許多支流,分布在千畝竹海之。”原來,這億萬竿竹子孕育了如此脫俗的泉水,難怪白水澗如此超凡的姿容。